当前位置 :主页 / 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 手术室净化 / 正文
中影响电气设备腐蚀的因素比较复杂,随着气候、地区的不同,周围空气温度、湿度、杂质成分与浓度等均有很大的差别,电气设备腐蚀的程度也不同 。
1.1 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程度称作湿度。水分愈多,空气愈潮湿,通常以1kg*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克数表示潮湿程度,称为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能包含的水蒸气量不高于一定极限,温度愈高,空气中达到饱和的水蒸气量就愈多。通常用在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量和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相对湿度。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量增大到超过饱和状态,就出现细滴状的水露。若使未被水蒸气饱和的空气冷却至一定的温度并达到饱和极限时,同样可以由空气中分离出雾状的水分。因此,降低温度或增大空气中的水蒸气量都会使之达到露点。此时,金属上开始有小液滴沉积。温度的波动和大气尘埃中的吸湿性杂质容易引起水分冷凝,在含有不同数量污染物的大气中,金属都有临界相对湿度。科学研究证明,金属锈蚀的空气相对湿度临界值:钢为 70%、铜为 60%、铝为 76%、铁为 63%、锌为 60%。超过这一临界值,锈蚀速度就会猛增。在临界值之前,腐蚀速度很小或几乎不腐蚀。临界相对湿度的出现,标志着金属表面上产生了一层吸附的电解液膜,这层液膜的存在使金属从化学腐蚀转为电化学腐蚀,由于腐蚀性质发生了突变,腐蚀性大大增强。
1.2 温度和温差的影响
金属存放的周围环境相对湿度低于其临界值时,温度对锈蚀速度的影响很小,温度再高,由于环境干燥,金属并不容易生锈。而当相对湿度达到金属锈蚀的临界相对湿度时,温度的影响会起很大的作用,此时温度每升高10℃,锈蚀速度则提高约2 倍。
温度更主要的影响表现在当温度大大降低时引起金属表面凝露,导致腐蚀加速。昼夜温差大、室内外温差大都会使凝露发生,如果周期地发生凝露,生锈最为严重。在一些大陆性气候的地区,日夜温差很大,造成相对湿度的急剧变化,使空气中的水分在设备表面凝露,引起腐蚀。部分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也会使设备附近温差变大,从而加速腐蚀。
1.3 介质成分的影响
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腐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这些污染物质均会不同程度地加速金属的腐蚀反应。其中二氧化硫对金属腐蚀的危害最大。当大气中含有 0.01% 二氧化硫时,就可使金属的临界相对湿度由70% 降到50%。据我国暴露在大气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金属的腐蚀速度近似地与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成正比。
1.4 设备表面状态的影响
设备表面的加工方法和表面状态对腐蚀速度也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加工粗糙的表面比精磨的表面易腐蚀,喷砂的新鲜而粗糙的表面易吸收潮气和赃物,易遭锈蚀。此外,已生锈的设备表面的腐蚀速度大于表面光洁的设备,因为腐蚀产物具有较大的吸湿性,会降低设备表面的临界相对湿度。